欢迎您访问Dogecoin精工轴承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全国咨询热线: HASHKFK

新闻资讯

Dogecoin APP

Dogecoin APP

滑动轴承的刮研与安装pptDogecoin - An open-source peer-to-er digital currency

作者:小编2025-04-09 15:47:58

  Dogecoin - An open-source peer-to-peer digital currency (访问: hash.cyou 领取999USDT)

滑动轴承的刮研与安装pptDogecoin - An open-source peer-to-peer digital currency

  2、 无噪声 一 滑动轴承的基础知识 三 滑动轴承应用场合1 适于高速 如汽轮发电机 2 要求对轴的支承位置特别精确 如精密磨床 3 承受巨大的冲击与振动载荷 如轧钢机 一 滑动轴承的基础知识 4 特重型的载荷 如水轮发电机 5 根据装配要求必须制成剖分式的轴承 如曲轴轴承 6 径向尺寸受限制时 如多辊轧钢机 四 滑动轴承的分类 动压润滑轴承 按摩擦状态 将压力油强制送入轴承的配合面 利用液体静压力支承载荷 使运动副表面分离的润滑方法 这种轴承称为静压润滑轴承 利用运动副表面的相对运动和高速旋转 把油液带进轴承的楔形空间 油膜使轴颈与轴承之间被油膜隔开 这种轴承称为动压润滑轴承 静压润滑轴承 一

  3、滑动轴承的基础知识 按受载方向 向心推力 径向止推 轴承 向心 径向 轴承 推力 止推 轴承 整体式滑动轴承 按结构分 承受轴向载荷 承受径向载荷 承受径向 轴向联合载荷 剖分式滑动轴承 一 滑动轴承的基础知识 1 整体式滑动轴承 组成 轴承座 轴套 或轴瓦 等 1 结构简单 成本低廉 应用 低速 轻载或间歇性工作的机器中 2 因磨损而造成的间隙无法调整 3 只能从沿轴向装入或拆 特点 一 滑动轴承的基础知识 将轴承座或轴瓦分离制造 两部分用联接螺栓 2 剖分式滑动轴承 特点 结构复杂 可以调整因磨损而造成的间隙 安装方便 应用比较广泛 一 滑动轴承的基础知识 五 滑动轴承常见的失效形式 磨粒

  4、磨损 刮伤 胶合 疲劳剥落 腐蚀等多种形式 一 滑动轴承的基础知识 六 滑动轴承的材料及轴瓦的结构 滑动轴承材料 金属材料 非金属材料 轴承合金 铜合金 铝基轴承合金 铸铁 多孔质金属材料 工程塑料 碳 石墨 橡胶 木材 1 常用轴承材料 一 滑动轴承的基础知识 轴瓦对材料的要求1 高的疲劳强度2 良好的摩擦相容性3 良好的顺应性4 良好的嵌入性5 良好的耐腐蚀性6 高的承载能力7 高的熔点8 较低的线膨胀系数 一 滑动轴承的基础知识 轴瓦材料的种类目前使用的轴瓦材料 均为钢背 合金双金属材料 使用最广泛的是钢背 铝基合金和钢背 铜基合金 铝基合金主要是铝 锡及硅组成 高锡铝合金 内圆表面不需

  5、电镀减磨合金层 适用与软曲轴 中锡铝合金 内圆表面不需电镀减磨合金层 适用与球铁曲轴 低锡铝合金 内圆表面需电镀减磨合金层 适用与硬曲轴 一 滑动轴承的基础知识 铜铅合金主要由铜铅及少量的锡组成 铜铅合金 内圆表面需电镀减磨合金层 具有高的疲劳强度 承载能力 抗冲击能力 耐蚀性 有较好的轴承表面性能 用于高速 重载的柴油机 铜铅合金表面镀层材料有铅锡铜三元和铅锡铜铟四元材料 三元镀层轴瓦适用于普通的柴油机 四元镀层轴瓦适用于强化的柴油机和高转速的柴油轿车 一 滑动轴承的基础知识 轴瓦的材料结构铝基瓦的材料结构 一 滑动轴承的基础知识 一 滑动轴承的基础知识 铜铅合金的材料结构 一 滑动轴承的基

  6、础知识 一 滑动轴承的基础知识 2 轴瓦的形式和结构 轴瓦是滑动轴承的重要零件 结构设计是否合理 对轴承性能影响很大 轴承衬 为了节省贵重合金材料 常在轴瓦的内表面上浇铸或轧制一层轴承合金 一 滑动轴承的基础知识 轴瓦应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 在轴承中 定位可靠 便于输入润滑剂 易散热 装拆 调整方便 轴瓦应在外形结构 定位 油槽等方面采用不同的形式 适应不同工作要求 一 滑动轴承的基础知识 常用的轴瓦有 整体式和对开式两种结构 整体式 一 滑动轴承的基础知识 厚壁轴瓦 一 滑动轴承的基础知识 对开式轴瓦 对开式轴瓦 薄壁轴瓦 一 滑动轴承的基础知识 3 轴瓦的定位 防止轴瓦沿轴向和周向移动 凸

  7、缘 紧定螺钉或销钉 在轴剖分面上 冲出定位唇 以供定位使用 一 滑动轴承的基础知识 3 轴瓦的定位 一 滑动轴承的基础知识 轴向定位 凸缘定位 将轴瓦一端或两端做凸缘 凸耳 定位唇 定位 一 滑动轴承的基础知识 4 油孔及油槽 轴向油槽 为了把润滑油导入整个摩擦面间 轴瓦或轴颈上须开设油孔或油槽 对于液体动压径向轴承 有轴向油槽和周向油槽两种形式可供选择 一 滑动轴承的基础知识 4 油孔及油槽 作用 把润滑油导入轴颈和轴承所构成的运动副表面 一 滑动轴承的基础知识 4 油孔及油槽 开孔原则 1 尽量开在非承载区 尽量不降低 或少降低 油膜的承载能力 一 滑动轴承的基础知识 4 油孔及油槽 2

  8、轴向油槽不能开通至轴承端部 应留有适当的油封面 一 滑动轴承的基础知识 4 油孔及油槽 形式 按油槽走向分 沿轴向 绕周向 斜向 螺纹线向等 一 滑动轴承的基础知识 4 油孔及油槽 轴承中分面 常布置成与载荷垂直或接近垂直 大型液体滑动轴承常设计成两边供油的形式 既有利于形成动压油膜 又起冷却作用 一 滑动轴承的基础知识 4 油孔及油槽 宽径比B d 轴瓦宽度与轴颈直径之比 液体润滑摩擦的滑动轴承 B d 0 5 1非液体润滑摩擦的滑动轴承 B d 0 8 1 5 一 滑动轴承的基础知识 周向油槽 一 滑动轴承的基础知识 对于不完全液体润滑轴承 常用油槽形状 一 滑动轴承的基础知识 整体轴瓦图

  9、片 一 滑动轴承的基础知识 对开式轴瓦图片 油槽图片 一 滑动轴承的基础知识 铸造轴瓦图片 一 滑动轴承的基础知识 轴向油槽图片 小结 1 了解和掌握滑动轴承的基础知识2 牢记滑动轴承的定义 特点及应用场合3 了解滑动轴承的分类 常见的失效形式4 掌握滑动轴承的材料及轴瓦的结构 二 剖分式滑动轴承的检查 一 剖分式滑动轴承拆卸1 拆卸 拆除轴承盖螺栓 分2 3次拆完 卸下轴承盖 将轴吊出 卸下上瓦盖与下瓦座内的轴瓦 二 剖分式滑动轴承的检查 2 拆下轴承后 用煤油 汽油或其他清洗剂 将轴瓦彻底清洗干净 二 剖分式滑动轴承的检查 3 检查轴瓦工作表面有无失效形式 下列情况报废 轴瓦磨损 轴瓦腐蚀

  10、 表面划伤 疲劳剥落 二 剖分式滑动轴承的检查 4 检查滑动轴承的磨损情况 检查油道是否畅通 润滑是否良好 检查滑动轴承的磨损情况 磨损超过标准时应更换 顶隙检查 径向间隙 1 要求 按图纸技术要求确定 图纸没做要求的按下表 5 间隙的测量 2 方法 压铅丝法 拆掉上瓦 2 方法 压铅丝法 上定位销拧紧螺栓 拆上瓦 合上上瓦 侧隙检查 1 塞尺检查塞尺插入下瓦的四个角内 塞进长度不应小于轴颈的1 4 2 压铅丝用百分表检测铅丝的粗细选择要适当 一般为间隙的1 2 1 5倍 选择的铅丝要比轴瓦软 防止瓦面出现压痕 轴向间隙检查 1 方法 塞尺法滑动轴承的间隙测量 滑动轴承轴向间隙推荐值 2 要求

  11、 接触角 的检查 1 要求 对于新轴瓦应在60 左右 对于磨损后的轴瓦最大为120 对转速高于500r min的滑动轴承 接触角采用60 左右 转速低于500r min的滑动轴承 接触角采用90 左右 接触角 a 接触角 b 极限接触角 2 方法 涂色法 第一 涂抹显示剂 第二 显点 第三 确定接触角度 接触角度的 的确定 实测接触角i 用钢卷尺 测得实际接触斑点分布的弧面长度L 轴瓦弧长 接触点的判断 涂色法 接触点数如下表 8 检查轴承和轴承座的接触情况 轴瓦的瓦背与瓦座的接触面积应大于70 而且分布均匀 其接触范围角 应大于150 其余允许有间隙部分的间隙 不大于0 05mm 9 油槽和

  12、油楔的检查标准 润滑油楔部分 是由两段不规则的圆弧 组成的一个圆弧楔角 它将油槽带和轴瓦工作接触面光滑地连接起来 油槽和油楔的形状如图所示 的尺寸为油槽在瓦端面的尺寸 视轴瓦的大小 一般在2 3mm之间 10 刮削精度的检查刮削精度一般包括 形状和位置精度 尺寸精度 接触精度及贴合程度 表面粗糙度等 由于工件的工作要求不同 刮削精度的检查方法也有所不同 常用的检查方法有以下两种 1 以接触点 或贴合点 的数目来检查刮削精度的方法 用边长为25mm的正方形方框 罩在被检查面上 根据在方框内的研点数目的多少来表示 如图8 21 各种平面接触精度的研点数 如表8 2 曲面刮削中 接触得比较多的是对滑

  13、动轴承的内孔刮削 各种不同接触精度的研点数见表8 3 2 用平面度公差和直线度公差 表示工件平面大范围内的平面度误差 以及机床导轨面的直线度误差的允许值等 用方框水平仪进行检查 如图8 22a b所示 同时 其接触精度应符合规定的技术要求 轴瓦附件的检查及标准 油环 油环应为正圆形 其椭圆度不大于正负1毫米 表面光洁 无毛刺 无瓢偏 内圆的带油槽的磨损符合要求 没有局部过度磨损现象 轴封 轴封齿部应无严重磨损 整体无裂纹和变形 溢油孔应畅通 油位窥孔 窥孔应无渗漏现象 观察窗清晰 有盘绕式水管的冷却器应进行清扫 过滤罐清除杂物 耐压实验 0 48Mpa 30分钟无泄漏 轴瓦温度计校验 放油孔密

  14、封检查 瓦座绝缘应在润滑油路安装完毕后测量 用1000V摇表测 不应小于0 5兆欧 小结 滑动轴承的检修目的 是为滑动摩擦创造一个良好的润滑条件 标准是质量的保证 经验是效率的保证 掌握剖分式滑动轴承的检查方法 二 剖分式滑动轴承的检查 三 滑动轴承的刮研与安装 三 滑动轴承的刮研与安装 一 剖分式滑动轴承的应用 二 剖分式滑动轴承 轴瓦 的装配要求及刮削轴瓦的方法 1 轴瓦与瓦座和瓦盖的接触要求2 轴瓦刮削面 使用性能要求的几大要素3 剖分式轴瓦的刮削过程4 剖分式滑动轴承安装 三 滑动轴承的刮研与安装 一 剖分式滑动轴承的应用剖分式向心滑动轴承 主要用在重载大中型机器上 如冶金矿山机械 大

  15、型发电机 球磨机 活塞式压缩机及运输车辆等 其材料主要为巴氏合金 少数情况下采用铜基轴承合金 在装配时 一般都采用刮削的方法 来达到其精度要求 保证其使用性能 能源动力厂燃气车间加压机 三 滑动轴承的刮研与安装 刮削的质量 对机器的运转至关重要 削刮质量不好 机器在试车时 就会很容易地在极短的时间内 使轴瓦由局部粘损而达到大部分粘损 直至轴被粘着咬死 轴瓦损坏 不能使用 所以 在刮削轴瓦时 都由技术经验丰富的钳工操作 三 滑动轴承的刮研与安装 二 剖分式滑动轴承 轴瓦 的装配要求及刮削轴瓦的方法 1 轴瓦与瓦座和瓦盖的接触要求 1 受力轴瓦受力轴瓦的瓦背与瓦座的接触面积应大于70 而且分布均匀

  16、 其接触范围角 应大于150 允许有间隙部分的侧间隙 不大于0 05mm 如图 轴瓦与瓦座 瓦盖的接触要求 三 滑动轴承的刮研与安装 2 不受力轴瓦不受力轴瓦与瓦盖的接触面积应大于60 分布均匀 其接触范围角 应大于120 允许有间隙部位的间隙量 不大于0 05mm 如图 轴瓦与瓦座 瓦盖的接触要求 三 滑动轴承的刮研与安装 3 如达不到上述要求 应以瓦座与瓦盖为基准 用着色法 涂以红丹粉 检查接触情况 用刮刀刮削瓦背 进行修刮 直到达到要求为止 接触斑点达到每25mm23 4点即可 三 滑动轴承的刮研与安装 4 轴瓦与瓦座 瓦盖装配时 固定滑动轴承的固定销 或螺钉 端头 应埋入轴承体内2 3

  17、mm 两半瓦合缝处垫片 应与瓦口面的形状相同 其宽度应小于轴承内侧1mm 垫片应平整无棱刺 瓦口两端垫片厚度应一致 瓦座 瓦盖的连接螺栓应紧固而受力均匀 所有零部件应清洗干净 三 滑动轴承的刮研与安装 2 轴瓦刮削面 使用性能要求的几大要素 1 接触范围角 与接触面 接触斑点要求 轴瓦的接触范围角 与接触面要求见表1 表1轴瓦的接触范围角 与接触面要求 三 滑动轴承的刮研与安装 在特殊情况下 接触范围角 也有要求为60 的 对于接触范围角 的大小和接触斑点要求 通常由图样明确地给出 如无标注 也无技术文件要求的 可通用技术标准规定执行 参照表1 轴瓦的接触斑点要求 可参照表2中数值要求 对轴瓦

  18、进行刮削和检验 三 滑动轴承的刮研与安装 表2滑动轴承的刮研点数 三 滑动轴承的刮研与安装 2 油线与瓦口油槽带半开式滑动轴承 都是采用强力润滑 油槽一般都开在不受力的上瓦上 上瓦受力较小 截面为半圆弧形 沿上瓦内周180 分布 由机械加工而成 三 滑动轴承的刮研与安装 油槽中间位置与上瓦中心位置的油孔相通 两端连接瓦口油槽带 由于上瓦有间隙量存在 润滑油很容易进入上瓦面与轴上 其主要作用是 能将润滑油 畅通地注入轴瓦内侧的瓦口油槽带 三 滑动轴承的刮研与安装 油槽带分布在上 下轴瓦结合部位处 两侧 如图 油槽带成圆弧楔形 瓦口结合面处向外侧深度一般在1 3mm 视轴瓦的大小 油槽带宽度h一般

  19、为8 40mm 油槽带单边距轴瓦端面的尺寸b一般为8 25mm 轴瓦的油槽带与润滑油楔分布 三 滑动轴承的刮研与安装 上述要求 通常在图样上明确标出 油槽带的长度 为轴瓦轴向长度的85 左右 是一个能存较大量的润滑油的带状油槽 便于轴瓦与轴的润滑与冷却 油槽带通常由机械加工而成 也有钳工手工加工的 三 滑动轴承的刮研与安装 3 润滑油楔 润滑油楔位于接触范围角 值之内 油槽带与轴瓦的连接处 由手工刮削而成 俗称刮瓦口 其主要作用有两个 一是存油冷却轴瓦与轴 二是利用其圆弧楔角 在轴旋转的带动下 将润滑油 由轴向宽度的面 连接不断地吸向承载部分 使轴瓦与轴有充分良好的润滑 三 滑动轴承的刮研与安

  20、装 润滑油楔部分 将油槽带和轴瓦工作接触面光滑地连接起来 其形状如图所示 与油槽带连接部分要刮得多一些 在润滑楔角中部至接触面过渡处 刮成圆弧楔角形 图中 的尺寸为油槽带与润滑楔角连接处尺寸 视轴瓦的大小 一般在0 10 0 40mm之间 刮削润滑楔角 要在轴瓦精刮结束时进行 不易提前刮削 润滑楔角示意图 三 滑动轴承的刮研与安装 4 轴瓦的顶间隙与侧间隙轴瓦的顶间隙在图样无规定时 根据经验可取轴直径的1 2 应按转速 载荷和润滑油粘度 在这个范围内选择 对高质量 高精度加工的轴颈 其值可降到5 10000 三 滑动轴承的刮研与安装 侧间隙 在图样上无规定时 每面为顶间隙的1 2 侧间隙 是根

  21、据需要刮削出来 在刮削轴瓦时 不可留侧间隙 因刮轴瓦时 需确定轴在180 范围内的正确位置 此时 需有侧间隙的部位 应暂时作为轴的定位用 要在轴瓦基本刮削完毕时 将侧间隙轻轻刮出 侧隙部位 由瓦口的结合面处 延伸到规定的工作接触角度区 轴向与油槽带 润滑楔角相接 此部位是不应与轴有接触的 刮削时应注意这点 侧间隙示意图 留侧隙的目的是为了散失热量 润滑油由此流出一部分 并将热量带走 侧隙不可开得过大 这样会使润滑油大量地从侧隙流走而减少轴与轴瓦所需用的润滑油量 应特别注意 侧隙如图所示 最宽处b为瓦口计划面处 尺寸为规定侧间隙的最大值 侧隙与瓦口平面处的尖角应倒角 视轴瓦大小 一般为1 45

  22、3 45 侧隙是由两段不规则的圆弧组成的 侧间隙示意图 三 滑动轴承的刮研与安装 3 刮刀的种类比较多 按照其用途可分为平面用刮刀 铲刀 和曲面用刮刀 平面刮刀 铲刀 刮刀的切削刃口呈直线 也有呈微小弧线 适合刮削平整的工件表面 通常使用的平面刮刀 按构造的不同 又可分为普通刮刀和弯头刮刀两种 1 普通刮刀 直头铲刀 这种刮刀 如图8 1 最常见 各部分尺寸根据工件大小和要求的精度来决定 通常所使用的刮刀尺寸 如表8 1 为了达到工作方便和一刀多用 可以把刮刀制成如图8 2所示的双头刮刀式样 它一头可作粗刮加工 另一头可作精刮加工 在刮削中 当使用粗刮的一头对工件粗刮以后 只要调换刮刀的另一头

  23、 便可进行精刮了 2 弯头刮刀 这种刮刀的刀头薄 一面有刃 在刮削时具有弹性 可以防止刮削时工件表面出现振纹 曲面刮刀 多用于刮削曲面和轴承等 通常有三角刮刀和匙形刮刀 三角刮刀的三个刃口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 其角度为60 三个面上有纵槽 方便于刮刀的刃磨 如图8 4 4 刮刀的刃磨 三角刮刀的刃磨和铲刀的刃磨相似 也分粗磨和细磨两个步骤 粗磨时如图8 7所示 以左手把刃口轻压在砂轮上 右手握住刮刀柄 并使刮刀在砂轮上左右移动 刃磨中 注意检查刮刀的横剖面的三条棱边 保持等边三角形 可在刮刀的三个面上各磨出一条纵槽 以便于细磨 细磨三角刮刀时 为了能获得平整的锋利的刃口 所使用的油石表面必须平整

  24、 刃磨方法如图8 8所示 刮刀与油石交成一角度 约45 60 要充分地使用油石的整个平面进行刃磨 以防止油石的局部位置过早地凹陷或起槽 5 刮削前的涂色显示刮削前 通常用标准工具加上适当的显示剂进行对磨 使工件表面高起的部分显示出来 以便使用刮刀刮削 对磨时 要求标准工具的精确度较高 经常使用的标准平板 每25平方毫米的面积内 要有20 25个接触点 当少于范围时 应作重新修整 以保证标准工具的准确性 标准工具 检验刮削面的准确性的一种工具 常用的标准工具有 标准平板 适用于检验刮削较宽的工件平面用 外形如图8 9 最常用的显示剂是红丹粉 使用时 用机油 或煤油 柴油 调合 它通常是涂在铸铁和

  25、钢件上 特点是不反光 所显示的高点清晰 除红丹粉外 精密工件和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的工件上使用蓝油 其研点小而清晰 6 三角刮刀的使用 刮刀的操作方法 手刮的姿势 右手如握锉刀姿势 左手四指向下蜷曲推住刮刀近头部约50 处 使用三角刮刀进行刮削时的位置 如图8 18所示 因有一个很大的负前角 只起着刮刀起屑作用 所以刮削很薄 不会造成凹陷 因而刮出来的面很光滑 把刮刀的倾斜度 减小一些 如图8 19所示 即负前角小些 刮刀刮削起屑作用 但刮出的屑较厚 刮轴承的时候 可以用这种改变刮刀负前角的方法 把凸出较明显的表面或凸出较小表面分别刮好 把三角刮刀的两个刃 都接触到轴孔的曲面上 如图8 20 这样

  26、就产生了正前角 刮刀在这种情况下刮削 变成切削的起屑作用 能一次切去很厚的切屑 7 刮削的方法刮削工作从开始到完成 可分为粗刮 细刮 精刮三个步骤 1 粗刮轴瓦粗刮前 细心观察和分析平面对磨后磨出的接触情况是很重要的 只有了解和掌握了接触情况后 才能够正确地进行刮削工作 粗刮时 要刮去相当厚的切削 去粗皮 所以使用刮削压力要大些 这样去屑要快些 粗刮所使用的刮刀 端部必须要平 一般多采用长刮刀进行刮削 刮削时刀痕要连成一片 不可重复 防止弧面高低相差过多 经粗刮后 当每25mm2正方形面积内有四到六处接触点时 就可进入细刮 1 粗刮轴瓦如图a所示 剖分式滑动轴承 轴瓦 的刮削 a 上 下瓦的机

  27、械加工刀痕 轻刮一遍 要求瓦面应全部刮到 刮削均匀 将加工痕迹刮掉 b 轴上涂色 与上瓦 下瓦研点粗刮几遍 然后将上 下瓦分别镶入瓦座与瓦盖上 瓦上涂色 用轴研点粗刮 待接触面积与研点分布均匀后 可转入细刮 粗刮轴瓦 要求 前角大些 刀迹行程长 刀迹宽 连成一片 不可重复 落刀轻 起刀快 不得出现震痕和起落刀痕 特点 先重后轻 接触面积与研点分布均匀后 可转入细刮 2 细刮 点刮 细刮是把已经贴合的点轻轻地一个一个地刮去 不断增加贴合点的数目 以达到所要求的表面质量 经过一段时间的细刮 磨出来的点子相互间的距离渐近 从工件表面看出三种深浅不同颜色的斑点 如图8 12 亮而反光的地方 就是工件表

  28、面较高之处 显出黑色点的地方 是平面高低适中的地方 不需刮去 不着色的地方 是平面较低之处 所以对磨时与标准平板不接触 此外 刮削中还要掌握以下要领 即 点子愈疏散 需刮去的点子面积越大 点子越集中 则刮去的点子面积越小 才能又快又好地完成刮削工序 当工件平面每25平方毫米面积内有15 20个贴合点时 就可以进行精刮了 细刮轴瓦如图所示细刮轴瓦时 上 下瓦应加垫 瓦口结合面 装配后 刮削两端轴瓦 在瓦上涂色 用轴研点 开始压紧装配时 压紧力应均匀 轴不要压得过紧 能转动即可 随刮随撤垫 随压紧 应注意 不要将瓦口刮亏了 经多次削刮后 瓦接触面斑点分布均匀 较密即可 先刮研下瓦 后上瓦 在轴颈上

  29、涂一层薄的红铅油 将轴放在轴瓦上 反正方向旋转备一次后取下 如发现印迹不均匀 应刮研轴瓦上有印迹之处 即为不平之处 应刮削 反复多次 一直到轴瓦上的印迹分布均匀 符合要求为止 3 精刮 精刮的目的是在细刮的基础上再经过一番的修正 进一步提高工件的表面使用质量 刮削时 为了减少刮刀刃口与工件平面的接触面积 更准确地刮在点子上 可把刮刀的顶端磨成稍带圆弧形 进行精刮工作时 精神要集中 每刀刮在点子上 点子愈多 刀痕愈小 刮时所用的力要轻 当点子逐渐增大时 可将点子分成三种情况进行刮削 最大最亮的点子要全部刮去 中等的点子刮去一小片 小点子留着不刮 这样 大点子就可分成许多小点子 中等的点子又分成几

  30、个小点子 直到每25mm2内有20 25个贴合点为止 精刮轴瓦如图所示精刮的目的 要将接触斑点及接触面积刮削 达到图样规定的要求 研点方法与粗刮相同 点子由大到小 由深到浅 由疏到密 大的点子 在削刮过程中 可用刮刀破开 变成密集的小点子 经过多次削刮 逐渐刮至要求为止 在精刮将要结束时 将润滑油楔 开瓦口 侧间隙刮削出来 使其达到轴瓦的使用性能 这一点非常重要 削刮轴瓦 在粗刮与细刮时 要同时考虑与轴相关件的情况 如中心距偏差 步轮齿面的接触状况等 以便使轴的位置准确 由机械加工造成的微小积累误差 可通过刮削 得到进一步的消除 较大误差 刮削是无法解决的 三 滑动轴承的刮研与安装 三 剖分式

  31、滑动轴承安装 1 轴承座安装 对开轴瓦 轴承座 轴承盖安装时 应使轴瓦背与轴承座孔接触良好 如不符台要求 应以轴承座孔为基准 刮厚壁轴瓦 轴瓦剖分面 应比轴承座剖分面高出 h 一般 h 0 05 0 Imm 三 滑动轴承的刮研与安装 2 轴承表面与轴承座之间接触面积 上瓦不得小于40 下瓦不得小于50 并且要求接触面积均匀 不允许下瓦底部与两侧出现间隙 一旦下瓦两侧有间隙 使轴瓦承受到压强增大 就导致很快磨损 轴瓦和轴承座之间的接触斑点应为1 2点 mm2 过少 会导致轴瓦加剧磨损变形破裂 三 滑动轴承的刮研与安装 3 轴承与轴颈安装 安装轴承时 必须注意轴瓦与轴颈间接触角和接触点 轴瓦与轴颈

  32、之间的接触面所对应圆心角称为接触角 此角过大影响润滑油膜的形成 破坏润滑效果 使轴瓦很快磨损 过小会增加轴瓦压强 也会使轴瓦加剧磨损 一般接触角0 60 90 轴瓦和轴颈之间接触点与机器特点有关 中等负荷及连续运转 2 3点 mm2 重负荷及高速运转的机器3 4点 mm2 要使接触角及接触斑点符合要求 就要进行刮研 三 滑动轴承的刮研与安装 4 轴承间隙的调整 向心滑动轴承间隙有顶间隙 侧间隙 如图 顶间隙可以保持液体摩擦 其数值大小与轴径 转数 油的粘度有关 一般控制在I l000d 3 l000d之间 d为轴直径 三 滑动轴承的刮研与安装 三 滑动轴承的刮研与安装 侧隙的作用是积聚和冷却润滑油 形成油楔 其数值是变化的 越向轴的底部间隙越小 在轴瓦剖分面上 侧间隙约为顶间隙的一半 顶间隙的测量采用压铅法 见图2 三 滑动轴承的刮研与安装 装配与间隙调整轴瓦刮削好后 应将轴承座上零件清洗干净 进行装配 调整结合面处的垫片 使轴与轴瓦的顶间隙与侧间隙达到要求 在无规定的情况下 根据经验可取轴颈的1 2 1000 应按转速 载荷和润滑情况在这个范围选择 侧隙一般为顶隙的1 2 轴与轴瓦的顶间隙与侧间隙调整达到要求后 分2 3次按规定力矩拧紧轴承盖螺栓即可 小结 1 掌握滑动轴承的刮研方法和技巧2 掌握滑动轴承的安装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