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gecoin - An open-source peer-to-peer digital currency (访问: hash.cyou 领取999USDT)
1、 按尺寸分按尺寸分 薄壁滑动轴承薄壁滑动轴承 厚壁滑动轴承厚壁滑动轴承 节省材料,但刚度不节省材料,但刚度不 足,故对轴承座孔的足,故对轴承座孔的 加工精度要求高加工精度要求高 。 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 度,可降低对轴承座度,可降低对轴承座 孔的加工精度要求。孔的加工精度要求。 按材料按材料 分类分类 单一材料单一材料 两种材料两种材料 强度足够的材料可强度足够的材料可 以直接作成,如黄以直接作成,如黄 铜,灰铸铁。铜,灰铸铁。 轴轴承承衬强度不足,衬强度不足, 故采用多材料制作。故采用多材料制作。 按加工按加工 分类分类 铸造铸造 轧制轧制 铸造工艺性好,铸造工艺性好, 单件
2、、大批生产单件、大批生产 均可,适用于厚均可,适用于厚 壁轴壁轴承承。 只适用于薄壁轴只适用于薄壁轴 承承,具有很高的,具有很高的 生产率。生产率。 -将轴将轴承承一端或两端做凸缘。一端或两端做凸缘。凸缘定位凸缘定位 二、轴二、轴承承的定位方法的定位方法 轴向轴向 定位定位 凸耳凸耳(定位唇定位唇)定位定位 凸耳 凸缘 目的:防止轴目的:防止轴承承与轴承座之间产生轴向和周向的相与轴承座之间产生轴向和周向的相 对移动。对移动。 紧定螺钉紧定螺钉 周向定位周向定位 销钉销钉 三、轴三、轴承承的油孔和油槽的油孔和油槽 作用:把润滑油导入轴颈和轴承所构成的运动副表面。作用:把润滑油导入轴颈和轴承所构成
4、 液体润滑摩擦的滑动轴承液体润滑摩擦的滑动轴承: B/d=0.51 非液体润滑摩擦的滑动轴承非液体润滑摩擦的滑动轴承: B/d=0.81.5 轴承中分面常布置成与载荷垂直或接近垂直。轴承中分面常布置成与载荷垂直或接近垂直。载荷倾斜时结构如图 大型液体滑动轴承常设计成两边供油的形式,既有利大型液体滑动轴承常设计成两边供油的形式,既有利 于形成动压油膜,又起冷却作用。于形成动压油膜,又起冷却作用。 B d 剖分式滑动轴承的装配(轴瓦装配) 剖分式向心滑动轴承,主要用在重载大中型机器上, 如冶金矿山机械,大型发电机,球磨机,活塞式压缩机及 运输车辆等。其材料主要为巴氏合金,少数情况下采用铜 基轴承合
5、金。在装配时,一般都采用刮削的方法来达到其 精度要求,保证其使用性能。因此,刮削的质量对机器的 运转至关重要。削刮质量不好,机器在试车时就会很容易 地在极短的时间内是轴瓦由局部粘损而达到大部分粘损, 直至轴被粘着咬死,轴瓦损坏不能使用。所以在刮削轴瓦 时都由技术经验丰富的钳工操作。下面详细介绍泵房式滑 动轴承(轴瓦)的装配要求及削刮轴瓦的方法。 轴瓦装配 1、轴瓦与瓦座和瓦盖的接触要求 (1)受力轴瓦。受力轴瓦的瓦背与瓦座的接触面积应 大于70,而且分布均匀,其接触范围角应大于150 , 其余允许有间隙部分的间隙不大于0.05mm。如图1所示。 (2)不受力轴瓦与瓦盖的接触面积应大于60,而且
6、 分布均匀,其接触范围角应大于120,允许有间隙部位 的间隙量,应不大于0.05mm。如图1所示。 轴瓦装配 图一 轴瓦与瓦座、瓦盖的接触要求 轴瓦装配 (3)如达不到上述要求,应以瓦座与瓦盖为基准,用着 色法,涂以红丹粉检查接触情况,用细锉锉削瓦背进行修 研,直到达到要求为止。接触斑点达到每25mm234点 即可。 (4)轴瓦与瓦座、瓦盖装配时,固定滑动轴承 的固定销(或螺钉)端头应埋入轴承体内23mm,两半 瓦合缝处垫片应与瓦口面的形状相同,其宽度应小于轴承 内侧1mm,垫片应平整无棱刺,瓦口两端垫片厚度应一致。 瓦座、瓦盖的连接螺栓应紧固而受力均匀。所有件应清洗 干净。 轴瓦装配 2、轴
7、瓦刮削面使用性能要求的几大要素 (1)接触范围角与接触面、接触斑点要求。 轴瓦的接触范围角与接触面要求见表1。 轴瓦装配 在特殊情况下,接触范围角也有要求为60的。对于接 触范围角的大小和接触斑点要求,通常由图样明确地给 出。如无标注,也无技术文件要求的,可通用技术标准规 定执行。(参照表1)轴瓦的接触斑点要求,可参照表2中 数值要求,对轴瓦进行刮削和检验。 轴瓦装配 (2)油线与瓦口油槽带 a、半开式滑动轴承,都是采用强力润滑,油槽一般都开在不受力的上瓦上 (上瓦受力较小)。截面为半圆弧形,沿上瓦内周180分布,由机械加工而 成。油槽中间位置与上瓦中心位置的油孔相通,两端连接瓦口油槽带,由于
8、 上瓦有间隙量存在,润滑油很容易进入上瓦面与轴上,其主要作用是能将润 滑油畅通地注入轴瓦内侧(径向)的瓦口油槽带。 b、油槽带分布在上、下轴瓦结合部位处(两侧)。如图2所示。油槽带成圆弧 楔形,瓦口结合面处向外侧深度一般在13mm。视轴瓦的大小,油槽带宽 度h一般为840mm。油槽带单边距轴瓦端面的尺寸b一般为825mm。上 述要求通常在图样上明确标出。油槽带的长度为轴瓦轴向长度的85左右, 是一个能存较大量的润滑油的带状油槽,便于轴瓦与轴的润滑与冷却,油槽 带通常由机械加工而成,也有钳工手工加工的。 图二 轴瓦的油槽带与润滑油楔分布 轴瓦装配 (3)润滑油楔。润滑油楔位于接触范围角值之内油槽
9、带与轴瓦的连接处, 由手工刮削而成(俗称刮瓦口)。其主要作用有两个,一是存油冷却轴瓦与 轴,二是利用其圆弧楔角,在轴旋转的带动下,将润滑油,由轴向宽度的面, 连接不断地吸向承载部分,使轴瓦与轴有充分良好的润滑。润滑油楔部分是 由两段不规则的圆弧组成的一个圆弧楔角,它将油槽带和轴瓦工作接触面光 滑地连接起来,其形状如图3所示。与油槽带连接部分要刮得多一些,并将油 槽带连接处加工棱角刮掉,在润滑楔角中部至接触面过渡处,刮成圆弧楔角 形。图中的尺寸为油槽带与润滑楔角连接处尺寸,视轴瓦的大小,一般在 0.100.40mm之间。刮削润滑楔角,要在轴瓦精刮基本结束时进行,不易提 前刮削。图三 润滑楔角示意
10、图 轴瓦装配 4)轴瓦的顶间隙与侧间隙 a、轴瓦的顶间隙,在图样无规定时,根据经验可取轴直径的12,应按转 速。载荷和润滑油粘度在这个范围内选择。对高质量。高精度加工的轴颈, 其值可降到5/10000。 b、侧间隙在图样上无规定时,每面为顶间隙的1/2。侧间隙需根据需要刮削出来。 但在刮削轴瓦时不可留侧间隙,因刮轴瓦时,需确定轴在180范围内的正确 位置,此时需有侧间隙的部位应暂时作为轴的定位用,要在轴瓦基本刮削完 毕时,将侧间隙轻轻刮出。侧隙部位由瓦口的结合面处延伸到规定的工作接 触角度区,轴向与油槽带、润滑楔角相接,此部位是不应与轴有接触的,刮 削时应注意这点。留侧隙的目的,是为了散失热量
11、,润滑油由此流出一部分 并将热量带走。侧隙不可开得过大,这样会使润滑油大量地从侧隙流走而减 少轴与轴瓦所需用的润滑油量,这点应特别注意。侧隙如图4所示,最宽处b 为瓦口计划面处,尺寸为规定侧间隙的最大值。侧隙与瓦口平面处的尖角应 倒角,视轴瓦大小,一般为145345。侧隙基本上是由两段不规则的圆 弧组成的。 图四 侧间隙示意图 轴瓦装配 3、分式轴瓦的刮削过程 (1)粗刮轴瓦。如图5 a所示 图5剖分式滑动轴承(轴瓦)的刮削 轴瓦装配 a上、下瓦的机械加工刀痕轻刮一遍,要求瓦面应全部刮到,刮削均匀,将加工 痕迹刮掉。 b轴上涂色,与上瓦、下瓦研点粗刮几遍,然后将上、下瓦分别镶入瓦座与瓦盖 上,
12、瓦上涂色,用轴研点粗刮,待接触面积与研点分布均匀后,可转入细刮。 粗刮时应注意,不可将瓦口部分刮亏了,要求180范围全面接触。 (2)细刮轴瓦。如图5b所示。细刮轴瓦时,上、下瓦应加垫(瓦口结合面)装配 后刮削两端轴瓦,在瓦上涂色,用轴研点。开始压紧装配时,压紧力应均匀, 轴不要压得过紧,能转动即可,随刮随撤垫,随压紧。此时也应注意不要将 瓦口刮亏了,经多次削刮后,瓦接触面斑点分布均匀、较密即可。 (3)精刮轴瓦。如图5c所示。加精刮的目的是要将接触斑点及接触面积刮削达 到图样规定的要求,研点方法与粗刮相同,点子由大到小,由深到浅,由疏 到密,大的点子在削刮过程中,可用刮刀破开变成密集的小点子,经过多次 削刮,逐渐刮至要求为止。在精刮将要结束时,将润滑油楔(开瓦口)、侧 间隙刮削出来,使其达到轴瓦的使用性能,这一点非常重要。 轴瓦装配 削刮轴瓦,在粗刮与细刮时要同时考虑与轴相关件的情况,如中心距偏 差、步轮齿面的接触状况等,以便使轴的位置准确。由机械加工造成的微小 积累误差,可通过刮削得到进一步的消除。较大误差,刮削是无法解决的。